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為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chǎn)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
要先聞香味,然后看茶湯的顏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為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后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
隔了幾個小時的茶葉可以再泡著喝的。但如果茶葉浸泡太久,就會滋生細菌,發(fā)生變質(zhì),一般不超過24小時喝都沒有關(guān)系。
擴展資料:
喝茶注意事項:
1、不飲過濃的茶。濃茶會使人體“興奮性”過度增高,對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造成不利影響。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飲用濃茶后可能出現(xiàn)心跳過速,甚至心律不齊,造成病情反復(fù)。
2、臨睡前不飲茶。這點對于初期飲茶者更為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后,入睡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tài)。有神經(jīng)衰弱或失眠癥的人,尤應(yīng)注意。
3、進餐時不大量飲茶。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并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和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
4、酒后不宜飲茶。飲酒后,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zhuǎn)化為乙醛,乙醛再轉(zhuǎn)化為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后飲茶,茶中的茶堿可迅速對腎起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有較大刺激作用,所以會影響腎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潮州工夫茶
? ? ? ? ? ? ? ? ? ? ? ??人民網(wǎng)-過夜茶能喝嗎 喝茶的6個講究
一般隔幾個小時的茶都不要喝了,會有亞硝酸物質(zhì)容易致癌。 各類茶的沖泡技巧
茶的沖泡是一門綜合技藝,它需要有文化修養(yǎng),有茶學(xué)及相關(guān)的知識,還要深諳地方和各民族飲茶風(fēng)習(xí)。同時,消費者的嗜好不同,生活習(xí)慣有別,茶類性能各異,自然也會使茶的沖泡變得多種多樣。
泡茶是明代開始才普及開來的,其法是先取適量的茶葉,投入清潔而干燥的茶杯或茶壺中,沖上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開水,使茶葉浸潤1分鐘,待茶葉放開,茶汁開始浸出后,再加開水至七八分滿,趁茶湯溫?zé)釙r,即可飲用。
如喝了頭遍茶(現(xiàn)頭遍茶不能喝,應(yīng)洗茶),還想繼續(xù)再喝,應(yīng)在飲器中還留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停止飲茶,待加入開水后再飲。這樣隨酌隨沖,一般可以沖泡二三次,也有的可以沖泡五六次。
西湖龍井及類似名優(yōu)細嫩綠茶的沖泡
沖泡西湖龍井及類似細嫩名優(yōu)綠茶的茶具,以小巧、精致為上,使其與名茶的名貴相匹配,并以潔凈、透明度高為好。目前,選用較多的是透明度好的無花直筒玻璃杯,它使茶的沖泡變成了一個具有觀賞性的動態(tài)過程。沖泡水溫一定要適宜:通常要求將沸水先注入水壺內(nèi),待水溫降至80度左右時,再行沖泡,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沖泡方法:
(1)備具除茶樣罐、開水壺、品茶杯外,還須有茶巾、賞茶盤、茶荷、茶匙等,茶具搭配,應(yīng)錯落有致,大小相稱,色澤相配。
(2)在沖泡前,致詞: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茶具……,茶葉特征……
(3)現(xiàn)在我來為大家表演茶藝:
A、溫具洗杯
B、賞茶 開啟茶樣罐,端于客人前,雙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觀賞聞香。
C、置茶 將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轉(zhuǎn),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擺開。然后,將茶罐打開,用茶匙將所需茶葉撥入茶荷,并將茶葉一一撥入茶杯中待泡。
D、浸潤泡 向杯中傾入適當溫度的開水,用水量為杯容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放下水壺,提杯向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數(shù)圈,目的在于使茶葉浸潤,吸水膨脹,便于內(nèi)含物質(zhì)浸出。時間掌握在1分鐘以內(nèi)。
E、沖泡 提壺沖水入杯,通常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泡,使茶杯中茶葉上下翻滾,從而使茶湯濃度上不一致。期間,客人可觀看茶的動態(tài)舞姿,以及茶的舒展變形。一般沖水入杯至茶杯總?cè)萘康钠叱蓾M為止,這種沖泡方法叫中投法。但對一些外形緊結(jié)重實的細嫩名優(yōu)綠茶,諸如蒙頂甘露、廬山云霧等可采用上投法沖泡。即杯中先沖上七分滿的水,再取茶投入,茶葉就會徐徐下沉,逐漸舒展。
F、奉茶 要面帶微笑,雙手欠身奉茶。茶杯擺放的位置,以方便客人取飲為原則。茶放好后,應(yīng)向客人伸手掌示意,說聲“請品茶!”。
紅茶的沖泡
紅茶不僅色艷味醇,而且收斂性差,茶性溫和。因些,適宜于配制牛奶紅茶、檸檬紅茶等。這樣,使得紅茶的飲用方法更加多樣,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清飲法和調(diào)飲法。
(1)清飲法 條茶類型的工夫紅茶,諸如祁門紅茶、九曲紅梅、正山工夫、政和工夫、云南工夫,以及袋泡紅茶等,具有香高、色艷、味醇之特點,一般多采用白瓷杯沖泡。沖泡時,首先潔凈茶具,然后置茶,接著用90度左右的水,提壺用回轉(zhuǎn)法沖泡茶葉至濕潤,使之吸水膨脹,半分鐘后,用“鳳凰三點頭”法繼續(xù)加開水至七分杯滿。對中、低檔工夫茶、紅碎茶等,一般用壺沖泡,再將茶湯分置于各個茶杯中。
(2)調(diào)飲法 與清飲法類似,分茶后根據(jù)客人需要加奶、加糖。
烏龍茶的沖泡
烏龍茶因其沖泡頗費工夫,又稱工夫茶。
目前,最具代表的烏龍茶沖泡有三種:一是以福建為代表;一是以廣東潮汕為代表;一是以臺灣為代表。
福建工夫茶具是烹茶“四寶”,即
潮汕風(fēng)爐:是一只縮小了的粗陶炭爐,為廣東潮汕地區(qū)所制,專用生火用;
玉書煨:是一個縮小的瓦陶壺,架在風(fēng)爐上,專作燒水用;
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壺還小的紫砂壺,專作泡工夫茶用;
若琛甌:是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2---4只小茶杯,通常用江蘇宜興紫砂制作,專供飲工夫茶用。
當代,福建工夫茶具更為簡便,通常是一個盤(或茶洗),四只小茶杯,一把用水量約150毫升的小茶壺。質(zhì)地以紅泥或白瓷為最多。其中茶盤主要用來承接茶杯、茶壺或廢水。倘若是茶洗,不泡茶時還有貯存茶杯和茶壺的功能。
潮汕沖泡法與福建沖泡法所用茶具相差不多,主要有泥爐、砂銚、沖罐或蓋碗(泡茶用)、茶杯和茶洗。一套茶具茶杯通常為三只,這叫“茶三酒四”,品茶以三人為趣;
臺灣沖泡法還須增加聞香杯和公道杯。
1、福建沖泡法
A、洗杯 用開水洗凈茶杯、茶甌。洗杯時最好用茶挾子,不要用手直接接觸茶具,并做到里外皆洗。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清潔茶具;二是溫具,以提高茶的沖泡水溫。
B、置茶 用雜匙攝取茶葉,投入量根據(jù)客人的要求。
C、洗茶
D、沖茶 當開水初沸時提起水壺,將開水多較高位置,按一定方向沖入茶甌,使甌中茶葉按一定方向轉(zhuǎn)動,直至開水剛開始溢出茶甌為止。倒茶大約沖泡一分鐘后,用拇指.、中指挾住茶甌口沿,食指抵住甌蓋的鈕,在茶甌的口沿與蓋之間露出一條水縫,把茶水巡回注入弧形排開的各個茶杯中,俗稱“關(guān)公巡城”,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茶湯濃度均勻一致。點茶倒茶后,將甌底最濃的少許茶湯,要一滴一滴地分別點到各個茶杯中,使各個茶杯的茶湯濃度達到一致。
E、奉茶 點茶后,各個茶杯的茶湯達到七八分滿后,則有禮貌地雙手奉杯,敬給賓客品飲。
2、潮汕泡法
A、溫具 泡烏龍茶前,要用初沸的水淋罐或盞和杯,目的在于預(yù)熱和潔凈茶具。隨即倒去罐和杯中開水待用。
B、置茶 先將茶從茶罐中傾于素紙上,再分別粗細。取最粗者填盞底或罐底滴口處,次用細末填于中層,稍粗之茶撒在其上,這樣可以使茶汁浸出均勻,又可免于茶湯有碎茶傾出。
C、沖點 用銚沿罐口沖入沸水。沖水時,要做到水柱從高處沖入罐內(nèi),俗稱“高沖”,要一氣呵成,不可斷續(xù)。這樣可以使熱力直透罐底,茶沫上揚,進而促使茶葉散香。
D、刮沫 沖水滿罐后會使茶湯中的白色泡沫浮出灌口,這時隨即用拇指和食指抓起罐鈕,沿著罐口水平方向刮去泡沫,也可用沸水沖到剛滿過茶葉時,立即在幾秒鐘內(nèi)將罐中之水倒掉,稱之為洗茶,目的在于把茶葉表面塵土洗去,使茶之真味得以充分發(fā)揮。隨即再向罐內(nèi)沖沸水至九成滿,并加蓋保香。
E、淋罐 加蓋后,提銚淋遍罐的外壁追熱,使之內(nèi)外夾攻,以保罐中有足夠的溫度。進而,清除沾附罐外的茶沫。尤其是寒冬沖泡烏龍茶,這一程序更不可少。只有這樣,方能使杯中茶葉起香。
F、燙杯 淋罐后,再用銚中沸水燙杯,并加滿沸水,接著滾杯。
G、斟茶 經(jīng)淋杯后,約一分鐘左右,即可斟茶。
花茶的沖泡
品飲花茶,重在欣賞香氣,但高檔的花茶也有較高的觀形價值。所以,品飲時,通過觀形、聞香、嘗味,方能品飲出花茶的特有風(fēng)韻。
沖泡花茶所用的茶具,與大宗紅、綠茶大致相同。一般說來,高、中檔花茶多采用蓋碗或帶蓋的瓷杯沖泡;中、低檔花茶采用壺泡法沖泡,再分茶湯入杯?,F(xiàn)以高、中檔花茶為例,將花茶沖泡程序分述入下:
A、備具 無論是采用蓋碗泡法,還是采用白瓷杯沖泡法,都必須有蓋,目的在于防止香氣散失。
B、聞香 用茶匙在茶罐中取少量樣茶,放于方塊素紙上,供賓客聞香、觀形,以引起客人的興趣。
C、置茶 按1克茶加50毫升開水的比例,在每個碗或杯中放上2-3克茶。
D、沖泡 用90度的開水,用回轉(zhuǎn)法按逆時針方向向蓋碗或杯中沖入開水少許,緊接著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水至蓋碗敞口下限或七分滿杯為止,隨即加上壺蓋。靜置3分鐘左右,就可開始品嘗。
緊壓茶飲法
緊壓茶,它與散茶不同,甚為緊實,所以,僅用沸水沖泡是難以將緊壓茶的茶汁浸出。因此,飲用緊壓茶時,首先必須將緊壓茶搗成小塊或碎粒狀,爾后再在鐵鍋或鋁壺內(nèi)烹煮才可。不但如此,而且在烹煮過程中,還要不斷攪動,在較長時間內(nèi),方能使茶汁充分浸出。同時,習(xí)慣于飲緊壓茶的,多是中國邊陲的一些兄弟民族,他們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內(nèi)蒙一帶,這里均屬高原地帶,氣壓低,燒水不到攝氏100度就沸騰,用這樣的水沖泡緊壓茶當然更不容易將茶汁浸出了,即使是烹煮,也得化較長的時間,這就是飲緊壓茶為什么不用沖泡而用烹煮的道理所在。
當然,由于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fēng)習(xí)不同,調(diào)制緊壓茶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在民族飲茶習(xí)俗中已經(jīng)闡述過了,在此不再敘述。
功(工)夫茶何謂 功夫? 一指技藝, 二指時間, 三指感覺. 種茶制茶得下功夫, 泡茶沖茶要好功夫, 品茶飲茶得有閑工夫. 好功夫與閑工夫的組合, 使品飲功夫茶真正十分有趣.
第一有趣為功夫茶具的精巧. 先前用于烹泉候湯的紅泥小火爐. 鵝翎小羽扇. 砂銚銅箸之類的器具, 如今已被電熱壺方便煮水取而代之自不必說, 那一直沿用至今尚未出現(xiàn)更新替換的大如密柑、小似桔子的茶壺(潮洲人俗稱 沖罐. 蘇罐). 薄似蟬翼而潔白如玉的茶杯, 其獨特的性能與用途, 令人嘆絕. 那壺以紫砂泥壺為正宗. 有一人用, 二人用和三人以上用的區(qū)分. 書房里獨飲, 用一人壺. 夫婦或兄弟對飲, 用二人壺. 客廳招待朋友, 用三人壺. 三人壺, 每次沖出茶湯不多不少正好三杯. 倘客人多, 也可換用大壺. 但更多的時候是三人為一批, 各輪一巡. 此時, 往往是欣賞沖茶功藝的時間, 多于飲茶品味的時間. 所以, 非有閑工夫, 斷難坐得住. 那杯, 照例只得半個乒乓球大,以白瓷薄胎杯為常見. 底平口闊, 質(zhì)薄如紙, 色潔如玉. 所謂 不薄不能起香, 不潔不能襯色.原來, 功夫茶越燙越易出香, 杯子薄一燙就升溫. 這也是沖功夫茶為什么每巡均要用滾燙的開水澆杯的緣故(不光是為了消毒衛(wèi)生). 同時, 功夫茶一沖出來就要趁熱品飲, 此時又要杯壁溫度不要太高, 太高則會燙傷嘴唇, 而杯子愈薄杯壁散熱愈快, 不燙嘴 .此所以越薄越好. 而功夫茶中的極品, 湯色淺, 透明度高, 只有潔白如玉的杯子方能欣賞其高雅的湯色. 壺求紫砂而杯用白瓷, 此為功夫茶具一絕, 十分有趣.
第二有趣為沖泡方法的考究. 一怕 傷水, 二怕 泡, 三怕 破膽四怕瀝茶斟得高. 傷水是指納入茶壺的茶葉份量不足而注水太多, 通常應(yīng)以剛剛淹過茶葉為宜. 否則, 茶湯濃度不夠, 會品出水味, 俗稱 傷水. 傷水則好茶盡廢.同時, 沸水注入茶壺后約摸幾十秒鐘之后(首次時間可稍長一些)即要把茶湯倒出來, 否則, 時間一長就會把茶葉中一些影響香味的物質(zhì)都溶解在茶湯里, 影響茶湯的口感和色澤,此為怕泡. 而往壺里注水時應(yīng)環(huán)繞壺嘴和壺邊高沖, 切忌往壺心灌, 以免 淋破茶膽! 斟茶時,又要把壺嘴降低, 要臨著茶杯飛快地反時鐘方向輪番瀝茶, 茶湯流成線時是 關(guān)山巡城, 茶湯滴成點時是 韓信點兵. 巡城和 點兵是要把茶湯盡快瀝出, 并在茶杯中分得均勻, 因為先瀝出的茶淡, 后滴出的茶濃, 濃淡必須分得均勻, 方能使每一杯茶都完全一樣. 瀝茶怕斟得高, 高則茶湯注入杯子時會濺起泡沫, 影響茶湯的色澤感. 沖茶有這么多考究, 通常便要由座中的高手操作. 有高手司壺, 品茶自然美不勝收。
第三有趣, 是功夫茶喝慣了容易上癮. 功夫茶的特點是聞起來香, 喝下去苦, 回過頭甘. 苦盡甘來, 澀后回爽, 有曲徑通幽,豁然開朗的妙處. 因其回甘而有生津止渴之效果, 又因其喉底的清爽, 忍不住又勾起再喝一杯的欲望. 這種情形就是梁實秋先生所說的 喝功夫茶如嚼橄欖, 舌根微澀, 數(shù)巡之后, 好象是越喝越渴, 欲罷不能. 潮洲人出差, 你問他有啥不習(xí)慣, 他準會說沒功夫茶喝. 喝慣了功夫茶的人, 一天不喝便覺得難受. 所以, 茶癮大的人出差通常都帶上一套簡化的功夫茶具, 以便隨時隨地只要是可以尋到剛燒的開水, 就喝上幾杯.
第四有趣, 是有功夫茶喝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潮洲人. 這有二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喝功夫茶的大多為潮洲人. 因為潮洲人嗜飲功夫茶, 家家都與功夫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 第二種情形是正在喝功夫茶的縱然不是潮洲人, 但路過而主動向功夫茶座靠攏的必定是潮洲人. 這第二種情形一般又會有二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潮洲人老鄉(xiāng)觀念比較重, 尤其是遠離家鄉(xiāng), 一見功夫茶便會尋認老鄉(xiāng), 所以會主動靠攏. 另一種情況是潮洲人向來以功夫茶待客, 因而功夫茶通常會使潮洲人找到變陌生為親熱的話題, 可以借品茶而輕松地入座.
功夫茶的有趣, 須以品茶人肯大方地消遣掉個把小時的時間為墊底. 那種操作程序的繁瑣與老半天方輪上一巡也就是那么一小口茶的飲法, 曾被人斥為 浪費時間之道. 喝功夫茶費時間那是事實, 但畢竟是一種高品位的 悠閑. 如果成天無所事事而只是喝茶, 那當是浪費時間. 若是在緊張的工作之余, 或則出于商場交易官場交際老友喜聚新朋偶識, 飲茶不是功利便是人情. 但帶有功利目的或人情交往的茶, 通常無法得到品茶的最高樂趣. 必須是座中有三二知己, 心中無多少俗念, 此時的品茶, 方可有 芳香溢齒頰, 甘澤潤喉吻, 神明凌霄漢, 思想馳古今 的境界, 當其時, 得半日之閑, 可抵十年塵夢, 那可是難得清閑。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還有隔幾個小時并且泡過的茶葉最好別喝,要是你認為浪費也可以用剛開的水沖調(diào)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