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茶底
茶底和葉底其實是一個意思,不同的叫法。
茶底也叫葉底,(通俗點就是在器皿里泡過的茶葉)。一般喝茶的不需要看葉底,但有些愛茶之人會深究其茶葉的原料、做工和品質(zhì),也就是看葉底的嫩勻,芽葉成朵,葉質(zhì)柔軟,葉色嫩綠。并以此來評判茶葉的好壞!
2. 如何看茶底生普
生普茶底是黑色的茶葉粘連體
3. 什么是茶底
Coco17歲輕茶是都可新出來的一款清茶飲品,它的口感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像17歲的夏天,因為它的茶葉味道淡淡的,所以才叫做輕茶,輕茶也屬于烏龍茶,很適合夏天,非常解渴,而且它的茶水上面還有一層厚奶霜,特別適合喜歡吃甜的小伙伴,奶茶和輕茶的區(qū)別在于原料上面有所不同,輕茶奶茶是使用輕茶調(diào)配的,口感清香。
4. 茶底怎樣辨別
碧螺春的好壞可從多個方面來看,應從沖泡后茶葉的形態(tài)、茶葉的氣味還有茶味的外觀來看,好的碧螺春外表的茸毛應該是白色的,而不好的碧螺春茸毛的顏色則會偏暗或者偏淺,而正常的碧螺春沖泡之后茶葉是會沉落到茶杯底的。
操作方法
01
1、觀外形:優(yōu)質(zhì)的碧螺春外形條索纖細、卷曲,如蜜蜂腿,像銅絲條,呈螺形,色澤銀綠隱翠,滿身披毫,銀芽顯露,一芽一葉,牙為白毫卷曲形,葉為卷曲清綠色,且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褲子腳”、無黃葉和老片。
02
2、看毫毛:滿身白毫是碧螺春的特點之一,碧螺春的成品茶白毫遮掩,茸毛緊貼茶葉。按照遮掩程度,也就是茸毛密布的程度,可區(qū)分碧螺春茶的優(yōu)次好壞。
03
3、聞香氣:優(yōu)質(zhì)碧螺春的香氣特別,在清清的茶香之中,透著濃郁且強烈的芳香,聞起來像花果的香味,使人陶醉和迷戀。
04
4、看沖泡:由于碧螺春的條索細緊重實,沖泡時會迅速下沉,而不會浮在水面,反之則為假。碧螺春沉于杯底之后,幼芽慢慢展開,芽大葉小,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香氣清新濃郁,滋味鮮醇、回味甘厚。
05
5、品味道:碧螺春沖泡之后,頭道鮮爽,二道甘醇,三道微甜。其鮮爽的茶味之中,還蘊含甜蜜的花果香氣,使人百飲不厭、回味無窮。
5. 普洱茶怎么看茶底
可以抓一些在手中捻一捻,如果黏手或感覺茶葉表面有脆殼,則很可能就是糖炒茶;
還有一些此類茶葉,舔一下其表面,就能明顯嘗到甜味。
辨別茶葉好壞:
1、將茶葉倒入盤中,定向旋轉(zhuǎn)
一看茶葉的整度和勻度以及條索松緊寬,緊密無勻的則質(zhì)好味優(yōu)。
二看茶葉的凈度,以茶梗、葉柄、茶籽越少就越好。
三看其色澤,紅茶類以烏褐油潤為好,綠茶類以翠綠有光澤為佳。通過盤旋,放近鼻子,可以聞其氣味,如香氣濃郁,即為好茶。
2、“聞、看、品”三部曲
一是聞香氣、濃郁、純喉、耐聞者為佳。
二是看茶色,紅茶以紅艷、明澈者為好;綠茶、花茶以色綠、亮明為佳。
三是品茶味,紅茶以濃厚、鮮爽、純正而有甜味為上;綠茶、花茶以醇和、鮮香為佳。四是看底茶,泡過的底茶以色澤均勻,顏色一致為好,茶底中幼芽多者為高級茶。葉亮有光澤為新茶。
6. 怎么看茶底
喉口感覺的意思。
所謂的喉底,就是由茶的豐富內(nèi)質(zhì)所構(gòu)成的“飲之有物”。這個“有物”更多地是一種喉口感覺的通俗表達,可以作質(zhì)感理解。它是“薄”和“水”的相對概念,同時也是茶湯入口后相對飽和的醇厚、醇潤、醇爽之感?!坝形铩钡幕咎卣魇堑琢Τ渥?,圓潤飽滿,喝過之后喉腔留有源于茶本身的豐滿質(zhì)感。
7. 如何看茶底判斷普洱茶的好壞
1.看外觀
首先,看茶體是否完整,表面有無其它雜質(zhì)(比如黃片,毛絲,繩線);其次,看普洱生茶整體條索的光澤、老嫩、肥厚等。
一般建議,拿不同山頭,不同樹齡的茶餅,做比較,有了參照物,容易讀懂普洱茶。
2.聞茶香
先是聞干茶的香氣,有無異味;其次可以通過其香氣區(qū)別是新茶還是陳茶,新茶和陳茶的香氣是不一樣的,前者有股青味,香氣教明顯,而后者,有股木頭的味道。
3.觀湯色
主要看湯色的透明程度且沒有其他(非茶類)漂浮物。新茶茶湯淡黃澄明,陳茶茶湯色如琥珀黃。
4.聞其香
通過高聞,冷聞,聞杯蓋,聞茶葉本身所散發(fā)出來的自然之氣,是否純凈、自然,有無異味,有無煙味,是否持久,是否高揚。
5.品其味
除了品茶湯有沒有異味和雜味,還要留意去苦澀化開的速度,是舌底還是兩頰回甘生津,回甘是否持久,新茶較陳茶,入口強烈。
6.觀葉底
待品完茶后,可以用茶夾夾一片茶葉出來,用手揉捻或撕開,看茶葉底的老嫩、色澤、柔軟和新茶的殺青程度。
8. 紅茶葉底怎么看
茶的成分: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歸納起來可分為水分和干物質(zhì)兩大部分。
據(jù)有的研究資料表明,茶葉的化學成分有500種之多,其中有機化合物達450種以上,無機化合物約30種
1、水分:水分是茶樹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茶鮮葉的含水量一般為75%~78%,一般幼嫩芽葉、雨水葉、露水葉、大葉種,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較高,高的可達84%左右。鮮葉的老嫩、茶樹的品種、 季節(jié)不同含水量也會不同。老葉、中小葉種和旱季、晴天葉含水量較低。制茶過程中茶葉色香味的變化就是伴隨著水分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在制茶時常將水份的變化作為控制品質(zhì)的重要生化指標。
2、蛋白質(zhì)與氨ji 酸:氨ji 酸是組成蛋白質(zhì)的基本物質(zhì),含量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1%~4%。茶葉中的氨ji 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酸胺、精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蘇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等25種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約占氨ji 酸總量50%以上。氨ji 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葉香氣和鮮爽度的重要成分,對形成綠茶香氣關(guān)系極為密切。茶葉中的蛋白質(zhì)含量占干物質(zhì)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質(zhì)含量僅占1%~2%。這部分水溶性蛋白質(zhì)是形成茶湯滋味的成分之一。
3、生物堿:可可堿和條堿。其中以咖啡堿的含量最多,約占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葉中的生物堿含量常以測定咖啡堿的含量為代表。茶葉中的生物堿包括咖啡堿、咖啡堿對人體有多種yao 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助消化等??Х葔A易溶于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zhì)。紅茶湯中出現(xiàn)的“冷后渾”就是咖啡堿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zhì)生成的大分子絡合物,是衡量紅茶品質(zhì)優(yōu)劣指標之一??Х葔A可作為鑒別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4、茶多酚: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zhì)的總稱,包括兒茶素、黃tong類、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zhì)。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總量中,兒茶素約占70%,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產(chǎn)物茶黃素、茶紅素等,對紅茶湯色的紅艷度和滋味有決定性作用。黃tong 類物質(zhì)又稱花黃素,是形成綠茶湯色的主要物質(zhì)之一,含量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1%~2%?;ㄇ嗨爻士辔叮仙恐谢ㄇ嗨睾枯^高,如花青素多,茶葉品質(zhì)不好,會造成紅茶發(fā)酵困難,影響湯色的紅艷度;對綠茶品質(zhì)更為不利,會造成滋味苦澀、葉底青綠等弊bing。茶葉中酚酸含量較低,包括沒食子酸、茶沒食子素、綠原酸、咖啡酸等。
5、糖類:茶葉中的糖類包括單糖、雙糖和多糖三類。其含量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20%~25%。單糖和雙糖又稱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為0.8%~4%,是組成茶葉滋味的物質(zhì)之一。茶葉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等物質(zhì),含量占茶葉干物質(zhì)總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葉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葉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茶葉中的果膠等物質(zhì)是糖的代謝產(chǎn)物,含量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膠是形成茶湯厚度和外形光澤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6、有機酸茶葉中有機酸種類較多,含量為干物質(zhì)總量的3%左右。茶葉中的有機酸多為游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過程中形成的有機酸,有棕櫚酸、亞油酸、乙烯酸等。茶葉中的有機酸是香氣的主要成分之一,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茶葉香氣成分中有機酸的種類達25種,有些有機酸本身雖無香氣,但經(jīng)氧化后轉(zhuǎn)化為香氣成分,如亞油酸等;有些有機酸是香氣成分的良好吸附劑,如棕櫚酸7、類脂類茶葉中的類脂類物質(zhì)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8%左右。對形成茶葉香氣有著積極作用。類脂類物質(zhì)在茶樹體的原生質(zhì)中,對進人細胞的物質(zhì)滲透起著調(diào)節(jié)作用。8、色素茶葉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兩部分,含量僅占茶葉干物質(zhì)總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黃tong 類物質(zhì)、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產(chǎn)物茶黃素、條紅素和茶褐素等。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澤和葉底色澤的主要成分。尤其是綠茶、干茶色澤和葉底的黃綠色,主要決定于葉綠素的總含量與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組成比例。葉綠素a是深綠色,葉綠素b呈黃綠色,幼嫩芽葉中葉綠素b含量較高,所以干色多呈嫩黃或嫩綠色。在紅茶加工的發(fā)酵過程中,葉綠素被大量破壞,產(chǎn)生黑褐色物質(zhì)和茶多酚的氧化產(chǎn)物,茶葉中的蛋白質(zhì)、果膠、糖等物質(zhì)結(jié)合,使紅茶干色呈褐紅色或烏黑色,葉底呈紅色。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茶六大茶類的色澤均與茶葉中色素的含量、組成、轉(zhuǎn)化密切相關(guān)。9、芳香物質(zhì)茶葉中的芳香物質(zhì)是指茶葉中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總稱。組成茶葉芳香物質(zhì)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tong 、酸、酯、內(nèi)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類。鮮葉中的芳香物質(zhì)以醇類化合物為主。。在茶葉化學成分的總含量中,芳香物質(zhì)含量并不多,一般鮮葉中含0.02%,綠茶中含0、005%~0、02%,紅茶中含0.01%~0.03%。低沸點的青葉醇具有強烈的青草氣,高沸點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成品綠茶的芳香物質(zhì)以醇類和吡嗪類的香氣成分含量較多,吡嗪類香氣成分多在綠茶加工的烘炒過程中形成。紅茶香氣成分以醇類、醛類、tong類、酯類等香氣化合物為主,它們多是在紅茶加工過程中氧化而成的。10、維生素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維生素類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脂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和維生素K等。維生素A含量較多。脂溶性維生素不溶于水,飲茶時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維生素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11、維生素P和肌醇等。維生素C含量最多,尤以高檔名優(yōu)綠茶含量為高,一般每100克高級綠茶中含量可達250毫克左右,zui 高的可達500毫克以上。11、酶類:酶是一種蛋白體,故又被稱為生物催化劑。茶葉中的酶較為復雜,種類很多,包括氧化還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suan化酶、移換酶和同工異構(gòu)酶等幾大類。茶葉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這種特性,用技術(shù)手段鈍化或激發(fā)酶的活性,使其沿著茶類所需的要求發(fā)生酶促反應而獲得各類茶特有的色香味。12、無機化合物茶葉中無機化合物占干物質(zhì)總量的3.5%~7.0%,分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兩部分。這些無機化合物經(jīng)高溫灼燒后的無機物質(zhì)稱之為“灰分”?;曳种心苋苡谒牟糠址Q之為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葉水溶性灰分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葉總灰分含量高?;曳质浅隹诓枞~質(zhì)量檢驗的指標之一,一般要求總灰分含量不超過6.5%
9. 好茶看葉底
1、聞香識好茶
綠茶以清香為主,干茶多為自然植物的清香之氣,如豆香、玉米香、橄欖香等,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茶葉經(jīng)開水沖泡五分鐘后,傾出茶汁,再聞聞其香氣是否正常。以令人愉悅喜愛的香氣為佳,若有其他不愉快的異味都不好。
2、“好色”辨茶湯
綠茶以“三綠”著稱,茶湯也為綠色,因茶的不同品質(zhì)呈現(xiàn)深淺不同的自然綠色。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zhì)量必定不佳。除了綠茶的標準湯色以外,茶湯要澄清、鮮亮、帶油光,若為暗黃或渾濁不清,也必定不是好茶。茶湯不能有渾濁或者沉淀雜物,毫除外。較細嫩的綠茶,茶芽中毫能使茶湯滋味更豐富、口感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