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葉最高48萬元一斤 誰會購買呢?
武夷山茶葉最高48萬元一斤 瘋狂的游戲!
茶是世界第一飲料,世界上喜歡喝茶的人最多。我國浙江、福建、安徽、河南、湖北都是知名茶葉產(chǎn)地。
而福建的武夷山區(qū)更是知名茶葉產(chǎn)區(qū),宋代以來,這里的茶葉就比較著名,行銷天下。中俄萬里茶路,起點就是福建武夷山。武夷山有大紅袍、有巖茶,但是當?shù)氐膸r茶,最貴居然達到48萬元一斤。(據(jù)中國新聞周刊、新浪3月1日報道)
出現(xiàn)如此的事情,也是匪夷所思,你要說浙江龍井那幾棵,可能是所謂極品,自古是貢品,一般人也喝不到。武漢的洪山菜薹,真正原產(chǎn)地的那些也是天價。有些東西有原產(chǎn)地,地理標簽,和當?shù)厮?、氣候、人文、地理、物種有關(guān)。巖茶無非就是武夷山巖石上出產(chǎn)的茶葉,或者是野生茶葉,天然自然品種,如果不是那棵老樹上的,如此價格是怎么出現(xiàn)的呢?
還有的冠以非賣品,非賣品,真出錢可能也就買了,也是營銷手段,所謂鎮(zhèn)店之寶。和前些年云南普洱一樣,隨州蘭花一樣,成了收藏品或者保值、增值的游戲了?,F(xiàn)在實體經(jīng)濟不是很景氣,一些產(chǎn)業(yè)不好,股市、基金還可以,所以擊鼓傳花的游戲又來了,有人炒房子,有人炒鞋子,喜歡、愛好是一回事,炒作、獲利又是一回事。
俗話說攝影毀三代,單反窮一生,說的是迷戀攝影,尤其是器材黨,對于機身、鏡頭的追求,什么銳利,什么毒,什么犀利,什么打得遠,其實大多數(shù)人,甚至準專業(yè)人士,入門級的套機、套頭也能出作品。專業(yè)人士小卡片甚至手機也能出作品。你要說車吧,有人的車上千萬,有人就是電動車,追求不一樣,或者車有人覺得是面子,是地位的象征,出門是一種憑借,你開個勞斯萊斯吧,感覺不一樣,別人看你不一樣。
但是喝茶這回事,其實大多數(shù)人,一般人品不出來,福建、武夷山我去過幾次,考察茶葉,我甚至還寫了一本茶書。但是我自己喝茶也是很隨意了,福建是有好茶,湖北、安徽、河南一些非著名茶葉,也別有滋味。茶葉你要和當?shù)厮僚浜希惨行木?,如果說茶禪一道,飲茶一水間,問茶山水間,意思可能不在茶葉、飲茶,而在于過程。日本茶道追求儀式感,以及一種程序感,繁瑣里的精致,有著日本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精細、精致、復雜、繁瑣。
但是中國茶,清水清飲沖泡,比較隨意隨心了,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那么眾茶皆有茶性,看的是你如何品味,品嘗中生活的芬芳,講究機緣際會,偶爾獲得。喂馬劈柴無非是禪,三山五岳,尋常丘陵湖畔,自然也有好茶,不在于價格高低。
標價幾十萬,反而有了三六九等,比較商業(yè)、庸俗了。我覺得沒什么意思,在武夷山看到左近很多茶園,山間溪流、瀑布,行走山水間,青翠欲滴,茶園在晴日下,茶園在不垢不凈中,茶園在雨露滋潤間,一枝一葉,我覺得如果是泉水精舍,焚香清心,皆是好茶。
武夷山精華山水,未必就是九曲溪和核心景區(qū),我以為反而在左近20、30、40公里的山丘溝壑,懸崖峭壁,在云雨里,在河流溪流,在山間純樸天然美麗姑娘的無邪里,在山民笑開了花,裂開的嘴唇的白牙齒里。也許是在我的家門,電視上看的福建鄒氏對于茶道、茶藝的傳承里,也許是在閩北人的器具、器藝、茶文化里。有閩北作家、文友寄給我、送給我當?shù)亟ūK,不是名器,但也是心意,雅趣,偶爾把玩,也有宋韻,不在乎價錢,在乎心情。
非賣品,十幾萬,幾十萬一斤,恐怕也是一種營銷和商業(yè)行為,甚至是覺得炒作成收藏品,炒作成股票的行為,愿意玩的玩吧,筆者覺得沒什么意思,煙酒也好,茶也好,都算是一種精神和物質(zhì),生理、心理依賴,茶葉算是益處最大,沒什么害處的,也是養(yǎng)生修禪之道,也有很多營養(yǎng)物質(zhì)、微量元素,但是炒作到天價就沒什么意思了,東西好,應該大家共享,不能人為制造稀缺,甚至非賣品,那可能最后成了小圈子自娛自樂,大家覺得不可思議,過度的炒作什么榜單、大師、稀缺,也可能損害公信力,危害整個品牌和生態(tài),也不符合勤儉持家,去除奢侈奢靡的風氣。
凡事安貧樂道,喝茶即是修行,幾十萬一斤的茶葉,也有違品茶初心,所謂得平常心罷了,幾十萬一斤,讓人怎么淡定、淡泊、淡然?
可能是因為武夷山茶葉本身最近收成不是特別的好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