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市場行情
一般來講,10年以上的生普洱茶的價格在800~3000元一斤左右,因為普洱生茶在制作工藝、茶葉原料、保存情況等都有一定的差異,這也就造成了生普洱茶價格的差距。
按照市面上的平均價格來計算,普通生茶餅價格在800~1500元一斤左右,中等生茶餅價格在1500~2300元左右一斤左右,極品生茶餅的價格在2300~3000元一斤左右。
10年以上的生普洱茶之所以這么貴,是因為生普洱茶沒有經過發(fā)酵制作,保留了普洱茶的原汁原味,使生普洱茶有著較長時間的轉化期,可以使茶的口感變得醇厚甘爽。
另外,10年時間是生普洱茶轉化的最好的時候,這時的生普洱茶的價格波動變化較大。過了10年這個期限,生普洱茶的品質就會整體走下坡路,口感也沒有之前馥郁醇厚。
2. 普洱茶最新行情趨勢
2O20年普洱茶便宜的原因:一是由于擴種面積的增加。
二是外省種茶的也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名優(yōu)茶地的增加。
三是受疫情的影響等等原因都直接影響普洱茶的價格。
3. 普洱茶市場行情走勢
1、正品普洱茶價格
正品就是說純正的普洱茶,就是說在確保環(huán)境衛(wèi)生、安全性的前提條件下,合乎普洱茶的基礎界定的茶品。那樣的茶品標價80~150元,那樣的價錢從顧客一端看來,每一次投茶按5克算,泡一壺茶的荼葉成本費是5角到1元,是一個能夠接納的價錢。從經營人的視角來看,去除初始產品成本再平攤相對的管銷花費以后,還存有一個有效的盈利室內空間,都是唯利是圖的。
2、精品普洱茶價格
精品就是指精益求精的茶品。能夠是有一定陳期的正品,還可以是較正品級別更高的茶品。那樣的茶品零售120~250元為宜。
3、上品普洱茶價格
佳品就是指采用上等原材料制做的一些高檔茶品。普洱茶要賣去220元左右,就得一些注重有一個叫法了。香味、口味、茶湯顏色沒有感染力的普洱茶,不值得這一價格。
4、珍品普洱茶價格
珍品就是指珍藏品,沒有八年、十年,談不上真藏。但并非說不管怎樣茶質的普洱茶存上一八年、十年也值800元。茶質不太好都不叫真藏。儲放不善一樣不叫真藏。換句話說,花個三、五百塊錢,應當能夠在靠譜店家那邊購到茶質上品、無論兩年陳期、熟化成效顯著的茶品了。
5、極品普洱茶價格
極品說白了,就是說不管外觀設計、內質、香味、口味、茶湯顏色都好到無堅不摧的水平,沒有遺憾,極品普洱茶的價格一般在1200元一斤左右。
6、孤品普洱茶價格
孤品就是絕品荼葉另加稀缺。好到不可以再多,還得非常稀缺,那樣的普洱茶才可以賣去2000元左右。
4. 普洱茶市場行情大益茶
大益作為普洱茶的龍頭企業(yè),所出產的產品經過市場的認證,為大眾公認的普洱茶,至于貴不貴就見人見智吧,大益的一些標桿茶的確是很貴,貴的原因有很多,如量少,炒作等原因,但很多常規(guī)茶品還是比較適合大眾的,別去追求那些傳說的茶品與炒作的東西,適口為珍。
5. 普洱茶市場行情大益茶平臺
可以,云南大益普洱茶農戶還是很多,基本上這些年沒什么假的大益普洱茶,我就是網上買的普洱茶,價格不貴耐泡,喝慣了普洱茶的人就不想喝綠茶,因為普洱茶喝通了的人會出汗,除濕氣通經絡,好處多多,所以…一有朋友上門,我就泡普洱茶招待,普洱茶大氣不失朋友之道。
6. 普洱茶市場分析
第一階段:號級茶時期(1733年-1949年)
自1733年第一個茶號:同興號創(chuàng)辦開始,普洱茶正式進入號級茶時期。它的興起從側面反映出普洱茶行業(yè)商標意識的覺醒,自此之后云南地區(qū)的各個茶號逐漸開辦,如同慶號、福元昌號、宋聘號、車順號等茶號陸續(xù)出現。
此后百年,各家茶號呈現出百家爭鳴的趨勢。在此過程,一些勢力薄弱的茶號逐漸被淘汰,或就此沒落或被強盛的大茶號兼并。
發(fā)展到今天,幸存下的普洱茶號實際上早已不多。像福元昌這樣的茶號,其歷史往往已遠超百年,他們大多憑借自身品牌背后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發(fā)展壯大。同時,這樣的歷史背景又為其茶葉品牌自然賦能,使消費者對其產生了天然的品牌“崇拜”和品牌信賴。
更多的有著百年品牌歷史的號級茶,他們大多憑借“拍賣”形式,C位出道,最近看到的一款百年藍標宋聘號的拍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價格更是一路飆高,大有從百萬打入千萬市場的勢頭。
不過,過渡到現當代普洱茶發(fā)展時期,單純倚靠自身品牌歷史早已不能適應當下的普洱茶發(fā)展現狀了。除了在深挖品牌故事的基礎上引入一部分消費者之外,還應推陳出新,不斷在現有產品上豐富產品形式,使其能更好適應普洱茶消費群體年輕化的趨勢,以此來不斷強化茶友對其的好感。
另外,這些茶號還可以在強大的品牌背景下變換宣傳方式。簡而言之,就是換個形式“講故事”。依目前的普洱茶發(fā)展形式,僅利用圖文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宣傳早已經行不通。因此,結合當下爆火的抖音、直播、茶旅結合等形式,帶茶友深入普洱茶原產地,讓茶友在極富體驗感和參與感的茶事活動中,自然領會到普洱茶背后的品牌故事,或許比品牌一遍遍的強勢歷史植入要有用得多
第二階段:印級茶時期(1950年-1972年)
提到這一時期,想必很多茶友腦海中會自然浮現一些概念,如紅印、黃印、綠印等詞匯。其實這些就算是印級茶時期的最簡單最直觀的表現形式了。1949年以后,號級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印級茶的大幕開始拉開。
據官方資料顯示,顏色上不同的所謂“印級茶”,在品種、數量上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多。正宗的“印級茶”主要以紅印和綠印為主,其它的多是因為當時印刷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常年累月不同條件的倉儲陳放,在包裝上產生了色差,這為后來的“普洱茶造假”埋下了禍根。
不過,排除因歷史局限性導致的因素外,這些印級茶多用料考究、工藝上乘,在普洱茶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頗高,并且很多茶品還被奉為了某些大品牌茶企的標桿茶,在普洱茶界倍受追捧。
第三階段:七子餅時期(1972年-1989年)
這個時期是以云南中茶公司出品的普洱茶茶葉外包裝上出現“云南七子餅”字樣開始的,以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為標志。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強化云南作為普洱茶原產地的標榜;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商標意識的體現,避免普洱茶造假,致使假貨流入市場,有損普洱茶聲名。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這一歷史時期應與“七子餅”這一概念或者說其成為普洱茶規(guī)格定制的最早時間相互區(qū)別。
早期的“七子餅”出現在清朝初期,主要是為了便于清政府各地方稅務機關征收普洱茶稅,方便計量而出現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只能算是一種普洱茶計量單位。所以,希望各位茶友不要產生對普洱茶的七子餅時期的認識誤區(qū)。
其后,普洱茶的商標、版權保護,在“云南七子餅”這一具有象征性的標識之上,又有意識地增加了大票、內飛等防偽標的操作,使普洱茶造假難度加大。
總體來說,本文所說的普洱茶發(fā)展的三個歷史時期,主要是和人們的普洱茶商標意識的覺醒相互依存的,并隨著人們版權意識的逐步提高而自然過渡到下一歷史時期。發(fā)展到今天,雖然人們在版權保護,防止造假等方面多有創(chuàng)新,但對于無孔不入的普洱茶制假造假事實仍然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