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片免费,麻豆免费在线视频,99re这里有精品,av在线免费播放观看,亚洲欧美一卡,99久久久国产免费,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返回首頁

云南普洱有什么族(普洱有些什么族)

來源:www.ntzlpetct.com???時間:2023-01-14 03:44???點擊:204??編輯:admin???手機版

1. 普洱有些什么族

這7個最愛喝茶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是:

第一名——藏族;第二名——蒙古族;

第三名——白族;第四名——土家族;

第五名——侗族;第六名——苗族;

第七名——布朗族。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7個最愛喝茶的少數(shù)民族吧!

1、藏族

西藏地處高寒地區(qū),藏民大部分以游牧為生,多食乳酪,又少蔬菜,而茶不僅能生津止渴,還能防止多種當?shù)爻R姴 ?/p>

所以,藏民把茶不僅看作日常飲料更視為神圣之物,素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之說。

西藏茶館遍布各地,有酥油茶、清茶、奶茶、甜茶等多種飲茶方式,其中藏族人民最常喝的就是酥油茶。

酥油茶藏語稱“甲脈兒”,是藏族民間傳統(tǒng)的日常飲料,流行于西藏、青海、甘肅、四川及云南等藏族地區(qū)。

藏族人喝茶,不管是酥油茶還是清茶,都喜歡放點鹽,這與藏族人民的飲食結(jié)構(gòu)有關。

在藏區(qū),茶被當作圣物,與經(jīng)書、珠寶一道,裝進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體內(nèi),并經(jīng)活佛加持開光,這尊佛像才有靈氣。

2、蒙古族

蒙古族人酷愛喝茶,素有還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其他地區(qū)的人都說“一日三頓飯”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卻只習慣于“一日一頓飯”。

每日清晨,蒙古族主婦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鍋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飲的茶有三種:酥油茶、奶茶、面茶。

其中的奶茶是蒙古族人每天都要喝的茶飲,蒙古語叫“蘇臺茄”。

蒙古族人民喝的咸奶茶,用的多為青磚茶和黑磚茶,并用鐵鍋烹煮,烹煮時,要加入牛奶和鹽巴。

3、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唐代《蠻書》中有記載,一千年前南詔時期的他們,就有飲茶的習慣。

逢年過節(jié)、賓客臨門,白族人民都要飲“紹道兆”,也就是“三道茶”。

第一道是苦茶,也就是烤茶

烤茶經(jīng)過火爐上烤制后煮熱,香氣濃郁、滋味醇厚。

第二道則是甜茶

是以蒼山綠茶沖泡的淡茶水,加入紅糖、核桃仁、乳扇,喝起來香香甜甜。

第三道是回味茶

是將綠茶里加入少許蜂蜜和花椒、姜,喝起來有麻味、辣味、甜味、苦味,回味無窮。

這三道茶通常在重大節(jié)日和招待貴賓時使用,簡單的幾道茶里寓意著白族人民對人一生的感悟。

一苦、二甜、三回味,有最初的努力拼搏,才能有積累和享受,最后是對自己一生的回顧,表達了人生的三種境界。

4、土家族

土家人自稱為“畢孜卡”,意即“本地人”,相傳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們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地方。

茶在土家族人的飲食和社會生活中占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唐代,土家地區(qū)普遍有飲茶的習俗,并且積累了一套制茶的方法。

土家人過日子勤儉節(jié)約,一般嫩葉制的細茶自己不舍得喝,要拿去賣錢換取家用和留少許待客。

平日里飲用的是粗茶,這粗茶是用在夏秋之際給茶樹剪枝整形時剪下的老葉細枝制成的。

土家人十分好客,不論生人熟人,不管自家客家,總是以茶相待。

正如一首民歌所唱:“鴉雀子尾巴撒,身穿綠背褂,一翅飛到前院里,咖的咖的喊,一翅飛到后院里,喊的喊的咖,小么妹,快燒茶,外頭客來噠?!?/p>

5、侗族

侗族人喝打油茶,它是用茶葉、米花、炒花生、酥黃豆、糯米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濃湯羹。

打油茶,是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茶習慣。

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隨時都可以制作,清香甘甜的油茶,提神醒腦,煥發(fā)精神,兼有祛除濕熱,防治感冒、治療腹瀉之效。

用打油茶待客是他們的重要禮俗。

侗家人喝油茶的規(guī)矩是:在侗族地區(qū)無論到哪家,請你喝油茶,你不必講客氣,太客氣了,是對主人的不尊敬。

喝茶時,主人會給客人一根筷子,如果不想再喝,就將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就不會再斟下一碗茶了。

凡在喜慶佳節(jié),或親朋貴客進門,總喜歡用做法講究、佐料精選的油茶款待客人。

6、苗族

苗族有喝油茶湯的習慣,八寶油茶湯就是苗族茶俗的代表。

苗族人常說:“一日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菜都不香”。

倘有賓客進門,他們更為用香脆可口,滋味無窮的八寶油茶湯款待。

它既解渴,又飽肚,還有特異風味,是我國飲茶技藝中的一朵奇葩。

除了八寶油茶湯,苗族人還有飲用蟲茶的習慣。

將鮮茶盛于竹簍,澆上淘米水,置于通風樓閣。

不日,茶葉里長出米蛀蟲,以茶為食,繁殖為滿簍米蟲。

第二年四五月間,茶葉被蟲吃光,簍底留下厚厚一層蟲屎,篩去雜物,剩下的即為米蟲茶。蟲茶外形顆粒狀,呈黑褐色,色澤油潤光滑,有淡淡的香味。

沖泡后,茶水馥郁甘洌,醇香宜人,滋味醇和回甘,舒適可口,飲之令人頓感心曠神怡。

7、布朗族

布朗族,是云南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民族之一。

茶葉是布朗族的主要經(jīng)濟作物,聞名遐邇的普洱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產(chǎn)。

時至今日,布朗族地區(qū)仍是“普洱茶”、“勐庫茶”的主要原料產(chǎn)地之一。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布朗族人民將茶葉與生產(chǎn)、生活高度融合,形成了多種多樣,獨具特色的飲茶、食茶方式。

布朗族人不僅擅于制作竹筒烤茶和酸茶,而且有吃酸茶、喃咪茶和飲青竹茶、土罐茶的傳統(tǒng)習俗。

布朗人祭火神、請佛爺念經(jīng)時,祭品中須有竹筍和茶。

辦婚事時,用茶葉作禮品,男青年向女青年求婚時,會請一位長者帶著茶葉和煙去女方家提親。

地域和民俗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七彩斑斕的中華茶飲文化,也由此印證了茶的世界是多么博大精深。

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飲茶方式為中國茶文化增添不少異彩,也為推動茶文化發(fā)展作出積極貢獻。

2. 普洱有些什么民族

普洱少數(shù)民族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瑤族等。

2017年,普洱市常住人口262.7萬人。其中思茅區(qū)31.58萬人,寧洱哈尼彝族自治縣19.35萬人,墨江哈尼族自治縣36.91萬人,景東彝族自治縣36.93萬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29.98萬人,鎮(zhèn)沅彝哈尼拉祜縣21.32萬人,江城哈尼彝族自治縣12.78萬人。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4.20萬人,瀾滄拉祜族自治縣50.09萬人,西盟佤族自治縣9.56萬人。

據(jù)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少數(shù)民族人口達1551313人,占總?cè)丝诘?1.01%。全區(qū)少數(shù)民族有26個,世代居住在這里的有14個。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瑤族等,普洱市民族風情迥異多彩,極具魅力。

擴展資料: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處北緯22°02′—24°50′、東經(jīng)99°09′—102°19′之間,東臨紅河、玉溪,南接西雙版納,西北連臨滄,北靠大理、楚雄。東南與越南、老撾接壤,西南與緬甸毗鄰,國境線長約486公里(與緬甸接壤303公里,老撾116公里,越南67公里)。

3. 普洱有什么少數(shù)民族

普洱市海拔算高海拔

普洱市(城里)海拔是1305米;經(jīng)緯度是:北緯22°46'39.95",東經(jīng)100°58'12.55"

1. 普洱市別稱思茅,是云南地級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轄1區(qū)9縣,2012年全市人口258萬人,總面積45385平方公里。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

2. 普洱市分別管轄思茅區(qū)、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景東彝族自治縣、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鎮(zhèn)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qū)月光路。

3. 普洱市有9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居住著漢、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個世居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61%。普洱當?shù)氐拿褡鍌鹘y(tǒng)節(jié)日有佤族木鼓節(jié)、拉祜族葫蘆節(jié)、彝族火把節(jié)、傣族潑水節(jié)等。

4. 普洱有些什么族群

今天朋友送了一片濮蠻生茶,去年的茶。,“蒲蠻,“在景東、景谷、普洱、思茅、西雙版納、瀾滄、耿馬、臨滄、鎮(zhèn)康、云縣、保山諸處居民,都有蒲蠻族,自稱‘布朗’。

唐《蠻書》中說的“撲子蠻”,即是佤族布饒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捌铡币彩恰板А钡耐舢悓?。而“撲蠻”、“蒲滿”、“普蠻”的“撲”、“蒲”、“普”字均是“濮”的代音字,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語,指的即今布朗族。小葉種,口感一般,屬大路商品茶類。

5. 普洱有什么名族

云南省普洱市少數(shù)民族的結(jié)婚年齡,云南省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呀,結(jié)婚年齡全國都是一樣的,男方22歲,女方20歲。不過,有些少數(shù)民族確實存在還沒有到結(jié)婚年齡就先結(jié)婚的。等到年齡到以后,再補辦一個結(jié)婚證?;蛘呤窃?0年,30年以前,那時身份證管的還不嚴,去派出所改一下出生日期就可以結(jié)婚了。因此,少數(shù)民族確實有還沒有到法定結(jié)婚的年齡就結(jié)婚的。

6. 普洱屬于什么族

世代居住在這里的有14個。主要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瑤族等,普洱市民族風情迥異多彩,極具魅力。

7. 普洱有些什么族人

  基諾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 基諾是民族自稱,過去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后邊”,加以引伸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6月經(jīng)民族確認,成為中國的第56個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xiāng),其余散居于基諾鄉(xiāng)四鄰山區(qū)。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善于種茶。使用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嘘P基諾族漢文獻記載史于清代。據(jù)考,因基諾山盛產(chǎn)普洱茶,明未清初有漢族商人進入,推廣種茶制茶技術(shù),對基諾族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朝在基諾山司土寨設攸樂同知,筑磚城,帶“馬步兵丁五百名”駐守。但六年之后,因瘴氣厲害而裁撤,委任基諾族頭目為攸樂土目,管理基諾山區(qū)?! ≡谇宕郧埃鲎逋了緦Z山已實施統(tǒng)治,傳說傣族召片領曾拜認過司土寨的基諾族長老為干爹,還娶過一個基諾族美女為妻,并生一子,后來此子當了召片領。傣族土司在基諾族村寨任命了叭、鮓、先級基層頭人,而且還以前、后半山為單位,任命兩個金傘大叭,各賜以金傘一把,鋩鑼一對,鎖鏈一條。每年這兩個大叭都要在金傘的張蓋下,在手持鐵鏈、大刀和鳴鑼開道的隨從簇擁下,巡游各基諾族村落,以宣揚傣族召片領的統(tǒng)治權(quán)威?! ∶駠鴷r期,地方政府在基諾山委任保甲長,保甲長與傣族土司任命的基諾頭人相結(jié)合,主要職責是為地方政府催繳貢賦。1941年11月至1943年4月,基諾族在操腰的領導下,聯(lián)合瑤、哈尼、布朗、漢等民族進行反抗,最終迫使云南省地方政府把車里縣長撤職查辦,3年內(nèi)未在基諾山征稅?! ≡?949年以前,基諾族社會尚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向階級階段渡階段,由父系氏族制取代母系氏族制,大約也只有300余年歷史,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母系氏族公社的遺俗還相當多。如在隆重的“上新房”儀式中,第一個手持火把登樓點燃火塘的是氏族內(nèi)最年長的女性;在成語和古老的祭詞中有“母親是家長”的古訓;只有母親才有權(quán)為生病的子女殺雞“招魂”;村社長老雖已是男性,但至今人們?nèi)匝赜媚赶凳献骞鐣r代的稱號“左米尤卡”,即村寨的老奶奶。由父系公社取代母系公社,大約有300余年的歷史。個別村寨在20世紀40年代尚有百余人共居的大竹樓,這個父系大家庭公社雖然共居一處,但分居各房間的小家庭卻又是個體經(jīng)濟,單獨生產(chǎn)和消費,呈現(xiàn)了父系大家庭公社末期的過渡狀態(tài)。這些原始社會古老遺跡可謂基諾村社的特點之一?! 』Z族的文化藝術(shù)多姿多彩、民間流傳著豐富的神話傳說、故事和詩歌。其中神話傳說以創(chuàng)世傳說《阿嫫腰北》和洪水神話《瑪黑瑪妞》流傳最廣泛?! ?chuàng)世傳說《阿嫫腰北》: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間全是茫茫大水。一天,水中突然出現(xiàn)一個龐然大物,漂浮很長時間后,突然裂開了,從里面走出一個力大無比的女巨人,她就是阿嫫腰北(注:阿嫫即母親;腰即大地;北即翻或造。全句譯為“造大地的母親”)?! “㈡蒲背鰜砗?,把那龐然大物一分為二,造出天與地。用9根巨繩把天吊起,再用9根巨柱支撐在天地間,把天地固定下來。接著造出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峽谷、江河、平原?! 榱耸勾蟮爻錆M生機,她又造出了樹木、鮮花、小草及動物和人類。但這些動物、植物都像人一樣會說話,且相互都想征服對方,大地一片混亂。阿嫫腰北便造出七個太陽,想曬死動、植物。七個太陽射下,許多植物、動物都曬死了,但還有一些動物躲起來了。阿嫫腰北便決定發(fā)洪水淹死它們。在世間萬物中,阿嫫腰北唯獨鐘愛人類。為留下人種,她把一對剛出生的孿生兄妹瑪黑和瑪妞放在鼓里,裝上食物。于是,她呼風喚雨,讓傾盆大雨足足下了七天七夜,洪水把大地萬物全部淹死了?! ?chuàng)世神話《瑪黑瑪妞》:大水不知淹了多少天,瑪黑瑪妞在大鼓里把東西都吃光了,洪水終于退去了。兄妹倆走出大鼓,這就是“生杰卓米”(注:這是基諾族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 『髞?,他們遇到一位“阿匹”(注:老奶奶),其實阿匹就是造物主阿嫫腰北。她給了兄妹兩九顆葫蘆籽,并讓他們分三窩種下,最后只長出了兩棵。其中只有一棵開花結(jié)果,兄妹倆靠吃葫蘆瓜為生。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大無比的葫蘆。這個葫蘆熟落后,裂為三塊,第一塊滾下山,長出了花草樹木;第二塊滾下山,變成了各種水生、陸生動物;第三塊里面飛出了各種鳥禽,雞鴨也跟著出來?! ‖敽诂旀らL大后,為繁衍后代,他們成了親并生育了六個兒女,三男三女,長大后又相互婚配,形成了基諾族烏優(yōu)(老大)、阿哈(老二)、阿西(老三)三個胞族?;Z族的后代便繁衍下來了。  兩個神話和傳說相互關聯(lián),講述了基諾人所理解和認同的女神誕生、宇宙萬物產(chǎn)生、基諾人繁衍過程。  民間故事有反映純潔愛情的《兩個小伙子》,有反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寶刀和竹笛》、《猴子和人》、《大姐和四妹》?! 』Z族詩歌分敘事詩和抒情詩兩種,反映的內(nèi)容廣泛,格調(diào)含蓄而真切,生活氣息濃郁。   基諾族民間音樂也相當豐富。民歌有敘事歌、山歌、賀新房歌、哄娃娃歌、兒歌等。主要樂器有口弦、“畢吐魯”——二洞簫和二胡、“七柯”(用7個竹筒組成,有7個音階)、“塞吐”(大鼓)、硭和鈸等,基諾族人民喜愛歌舞,從小學習傳統(tǒng)曲調(diào),成年即興填詞,對歌。在節(jié)日和一些重大儀式期間,載歌載舞,舞蹈動作一般較簡單。     基諾族還有精湛的刺繡藝術(shù)和竹編工藝藝術(shù)?;Z族婦女在衣飾、挎包、手帕及送給情人的腰帶上,刺繡上精美的圖案,做工精致,花紋勻稱。  基諾族婦女上衣為無領對開,上半部多采用黑布或白布,下半部及衣袖用紅、藍、黃、白等7色布配制或刺繡而成,用紅色鑲邊,上衣背部縫一塊約3寸見方的白布,上面繡有圓形太陽花式圖案(基諾族稱月亮花);內(nèi)衣為上部呈方形下呈菱形的兜肚式緊身衣,上部方形為鮮艷的條飾花紋,下部菱形繡著各式圖案。下身多著紅色鑲邊的黑色合縫短裙,并用一尺左右的黑布纏綁小腿。發(fā)型為椎髻,婚前髻在腦后右方,婚后髻在前額正中。頭戴披風式尖帽,這種尖帽用長約60公分,寬23公分的豎線花紋土布對折,縫住其一邊而成,戴時又在帽沿上折起一指許的一道邊。     男子著無領對襟上衣,多用白底直條紋土布制成,背部縫有繡在白色方塊布上的月亮花圖案,下穿寬大的褲子,長及膝處,用白色土布綁腿。頭上留三撮發(fā),額前正中一撮,頭頂腦門心兩邊各一撮,但有的村寨只留一撮,有的在額正中,有的在頭頂上,長約寸許,用寬一尺長丈余的黑布纏頭。     基諾族男女都穿耳,并帶上竹木制或銀制的刻有花紋的耳鈴。新中國成立后。男子留三撮發(fā)和穿耳已不流行。男女都有染齒的習俗,方法是用燃燒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內(nèi),上面蓋上鐵鍋片,待鐵片上的煙脂成灰光的黑漆狀時,即用梨木煙脂染齒。染齒是一種互相愛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時,姑娘常把鐵片端到自己愛慕的青年面前請其染齒?! 』Z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燒、舂為主,而且喜歡用竹筒和芭蕉葉當鍋燒飯菜。基諾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種茶歷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Z族普遍喜好飲酒,民間有不可一日無酒的說法。所飲用的酒大都是自家用大米或玉米釀制,在釀制過程中,通常要加一些鎖梅葉等植物,酒呈淺綠色,并帶有一種植物的自然香味,據(jù)說有健脾強身的功效。   基諾山是一個著名的產(chǎn)茶區(qū),馳名中外的普餌茶是當?shù)氐奶禺a(chǎn),民間多喜喝老葉茶,喝茶時一般都將老葉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湯濃方飲。  基諾族有好多特色飲食 ,比如:逢年過節(jié)和喜慶盛會時還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鹽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勻,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樣才進食。    基諾人習慣于將獵獲的松鼠肉掛在竹樓里火 塘邊上,用煙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壞,食用時切 片烹湯,其味鮮而不膩。     基諾族最喜歡吃的菜有酸酉奄魚。做法是將鮮魚去鱗洗凈,拌上辣子、鹽巴與熱的米飯,裝進竹筒里,用芭蕉葉蒙在筒口,扎緊,待酉奄熟后即食,這種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飯佳肴。     螞蟻蛋也是基諾族喜吹的營養(yǎng)佳肴。農(nóng)歷三、四、五月間把螞蟻包砍開,用篾籮接著,一個較大的螞蟻包子獲蛋七、八市斤,螞蟻蛋一般有筷子頭那樣大小,似蜂兒的樣子,營養(yǎng)豐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燒吃,或放上鹽巴、辣子舂細加水做成湯喝。  基諾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過年,約在春節(jié)前后?! 〈蜩F節(jié):基諾語稱“特毛切”,是基諾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一般于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舉行,歷時三天。節(jié)日第一天上午要舉行剽牛儀式,午后寨子里的長者敲響牛皮大鼓,人們情不自禁地隨著鼓點圍著大鼓跳起粗獷的舞蹈,這就是基諾人歡慶豐收的“太陽鼓”舞。太陽鼓是基諾族最神圣的祭器和樂器,每個村寨一般都有兩面,分公鼓和母鼓。他們視太陽鼓為神靈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祭祀太陽鼓,目的是祈盼它能保佑全寨人丁興旺、五谷豐登。  新米節(jié):亦稱“新米”。每年農(nóng)歷七八月間,谷物即將成熟的時候,基諾族人就從田地里采集一些新谷子、蔬菜和瓜豆,再殺幾只雞,請親戚朋友到家里共同品嘗新米、陳酒、鮮肉、綠菜,同時舉行一些儀式。人們邊吃邊唱,歡樂的歌聲常常通宵達旦。  火把節(jié):基諾族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日。每年農(nóng)歷六月間擇日舉行。節(jié)前,由卓巴(寨父)、卓生(寨母)分派一些人上山砍松柏,把砍來的樹枝在寨內(nèi)廣場上支起一高大火把。這天全寨人停止征稅,男女老幼皆著節(jié)日盛裝,家庭主婦忙于準備節(jié)日會餐,親戚朋友互相拜訪。晚上,在塞外燒起火把,人們匯集到火把周圍,待卓巴向火把祈禱后,人們便縱情歌舞,老人們開懷飲酒。青年男女則合著鑼、象腳鼓和三弦,盡情鼓舞,直至通宵達旦。  成年禮:基諾族傳統(tǒng)的交游節(jié)日。基諾族認為男女青年在十五、六歲前,思想上、生理上都不成熟,不能承擔和享受公社成員的義務和權(quán)利,晚上不得隨便出門,禁止談戀愛,下地勞動只能算半勞力。  基諾族青年戀愛自由,但青年男女必須在舉行“成年禮”之后,才取得村莊正式成員的資格,才可以談戀愛。成年禮一般是在本寨上新房儀式中舉行。男青年16歲,女青年14歲。舉行成年禮后,還要接受父母祝福,同時還要接受父母贈送的全套農(nóng)具和成年人的衣飾——繡有月亮花徽的上衣,繡有月亮花徽和幾何花紋的筒帕?! 』Z族的戀愛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基諾語稱“巴漂”,即秘密的談情約會階段,這一階段,互相贈送禮物。第二階段,基諾語稱“巴寶”,即愛情由秘密轉(zhuǎn)入公開的階段。這一階段,互贈的禮物更多。第三階段,基諾語稱“巴里”,即請求同居。在新娘到新郎家的途中,還要舉行潑污水儀式,即青年男子將污水潑在新娘身上,這是原來和新娘相好,而且同居過的男青年,其中也包括血緣氏族內(nèi)的伙伴(基諾族不少村寨允許血緣氏族內(nèi)的戀愛和同居,但禁止正式結(jié)婚)?,F(xiàn)在,她要到丈夫家生活,與伙伴們分離了,潑污水是對她的報復。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