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 國標 審評標準
斗記普洱茶選用海拔在1200米以上,原生態(tài)、零農(nóng)殘、種子種植、坡地散生的的春茶作為原材。
① 原材季節(jié):樹鮮葉作為加工葉的基本原料,其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茶葉品質(zhì)的優(yōu)劣,它是形成茶葉品質(zhì)的基礎。普洱茶產(chǎn)區(qū)鮮葉采收一年有四個階段,分別是春茶(頭春茶)、夏茶(二波茶/二春茶)、暑茶(雨水茶)和秋茶(谷花茶),斗記只選用春季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材,即春茶。春茶經(jīng)過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具有內(nèi)含物質(zhì)豐富,口感協(xié)調(diào)度高等特征。
② 高海拔:斗記選材的茶樹均在海拔高度為1200米以上的園內(nèi),高海拔茶園因具有相對低溫、高濕和多云霧的氣候特征,使得茶葉形成優(yōu)異的品質(zhì);且在云南產(chǎn)區(qū),海拔1000米以下橡膠林種植為多,哪怕有種植也以臺地茶為主,品質(zhì)不能滿足斗記選材需求。
③ 種植方式:斗記選材的茶樹為種子種植(有性繁殖),其生長機制是保證滋味豐富性的基礎,且種植方式是坡地散生,茶、林共生,在微生態(tài)的優(yōu)良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未受到人工干預。
④ 生態(tài)環(huán)境:斗記選材的原材來源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健全、生態(tài)多樣性良好的茶園中,茶樹未經(jīng)修剪,茶樹周邊有伴生植物,未受到人工干預,原生態(tài)、零農(nóng)殘。
2. 普洱茶的審評
首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白水清、何景成、甘浦爾(法國)、石昆牧(中國臺灣)、紀曉明、姜育發(fā)(韓國)羅乃忻、周紅杰、張寶三、黃桂樞。
第二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張順高、駱少君、王曼源、杜春峰、曾云榮、鄭仁梧、穆有為、邵宛芳、林平祥、蘇榮新。
第三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閨希軍、李師程、張奇明、張國良、陳凱希(馬來西亞)、陳國昌、鄒炳良、盛軍、曹冬生、焦家良。
第四屆“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丁俊之、太俊林、張芳賜、奧斯?。绹?、付學奇、鄔夢兆、趙美玲、章軒塵、袁明德、劉學敏。
3. 普洱茶外形審評包括
字面理解就是版納勐??h布朗山一帶的原料壓制的普洱生茶,產(chǎn)自勐??h布朗山邁范圍極廣,其中包含了著名的老班章,老曼娥,西定,巴達等山頭,無法界定其準確產(chǎn)地(即布朗山并非真正意義的山頭而是茶區(qū)),茶區(qū)一帶茶葉特質(zhì)多以濃強,苦澀,蜜香,耐沖泡為主,但也有個別山頭茶以甜香為特點,比如曼糯。
沖泡方式以標準普洱茶沖泡即可,勿久悶。投茶量視個人口味6~10克。審評略過。
小廣告,如有興趣可私信聯(lián)系交流或購買普洱茶。
4. 普洱生茶審評方法
從普洱茶專業(yè)審評角度,一般要求投茶量為5克,置于250毫升的標準審評杯中,采取兩次沖泡法。第一次,沸水注滿,加蓋浸泡2分鐘,依次審評湯色、香氣和滋味,第二次沸水注滿,加蓋浸泡5分鐘。投茶量相當于1:50。
從品飲角度,投茶量要大大降低??偟姆椒ㄊ?克普洱茶,保證正??诟械那闆r下,全部浸出茶湯量約在150-200毫升之間。如果用470毫升的旅行杯,一次性放入3克左右普洱茶,一直浸泡也不會出現(xiàn)難已下咽的感覺。
5. 普洱茶外形審評術(shù)語
1.滋味:醇和、順滑程度、濃度及回味。以入口順滑、醇濃、回甘、生津的為好;不苦、不澀、不酸,醇厚回甜的為正常,有酸味、苦味、澀味的較差。
2.香氣:純度、陳香的持久性及高低。以陳香馥郁或陳香濃郁為好,有酸味、異味、雜味為差。
3.葉底:柔軟、肥嫩、紅褐、有光澤、勻齊一致為好:色澤花雜、暗淡無光澤(或呈黑色碳化葉底硬,或用手指觸摸如泥狀均為較差。
6. 普洱茶審評的三種方法
3克茶與150毫升水的沖泡比例比較適宜
雖然說喝茶個人有個人的品味,但關鍵還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取4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O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后審評茶湯滋味,結(jié)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巧O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7. 普洱茶評審標準
審評茶品內(nèi)質(zhì)的四個因子(香氣、湯色、滋味、葉底)
?。?)香氣香氣是茶品沖泡后揮發(fā)出來的氣味。茶品的香氣受茶樹品種、產(chǎn)地、季節(jié)、采制方法等因素影響,使得各類茶具有獨特的香氣風格,審評香氣除辨別香型外,主要評比香氣的純異、高低和長短。
純異
純指某種茶應有的香氣,異指茶香中夾雜有其他氣味。香氣純要區(qū)別三種情況,即茶類香、地域香和附加香。茶類香指茶類原有的香氣,如普洱茶的陳香等;地域香即地方特有的香氣如蘭花香、花果香等;附加香為外源添加的香氣,如茉莉花茶。異氣指茶香不純或沾染了外來氣味,如煙焦味、酸餿、油味等。
高低
香氣高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區(qū)別,即濃、鮮、清、純、平、粗。所謂濃指香氣高,刺激性強;鮮猶如呼吸新鮮空氣,有醒神爽快感;清則清爽新鮮之感,其刺激性不強;純指香氣一般,無粗異雜味。平指香氣平淡但無異雜味。粗則感覺有老葉粗氣。
長短
即香氣的持久程度。從熱嗅到冷嗅都能嗅到香氣表明香氣長,反之則短??嗅香氣可分為熱嗅、溫嗅、冷嗅三個階段。熱嗅主要是聞香氣是否正常(純異),有沒有異雜味(煙、焦、酸、餿、霉);溫嗅主要是判定香氣的高低;冷嗅主要是看香氣的持久性。香氣審評最適宜的葉底溫度為55℃,超過65℃時感到燙鼻,低于30℃時香氣低沉,不易辨別。香氣審評時,還應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擾,如抽煙、涂香水、香皂洗手等都會對香氣鑒別的準確性產(chǎn)生影響。
?。?)湯色
茶品內(nèi)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xiàn)的色澤稱為湯色,又稱水色,俗稱湯門或水碗。茶品湯色審評主要從色度、亮度和清濁度三方面去評比。湯色審評要及時,因為溶于熱水中的多酚類物質(zhì)與空氣接觸后很容易氧化變色。
色度
指茶湯顏色。茶湯湯色除與茶樹品種和鮮葉老嫩有關外,主要是加工工藝決定了各類茶具有不同顏色的湯色。
亮度
指茶湯明暗的程度。亮表明射入茶湯的光線被吸收的少,反射出來的多,暗則相反,凡茶湯亮度好的品質(zhì)亦好。
清濁度
指茶湯的透明程度,湯色透明無雜質(zhì),能透見底,清晰明了,湯色渾濁,漂浮雜質(zhì)較多,渾不見底。
?。?)滋味
良好的味感是構(gòu)成茶品品質(zhì)的主要因素之一,茶品不同的味感是因為茶品中呈味物質(zhì)的數(shù)量與組成比例不同而已。味感有酸、甜、苦、辣、咸、鮮、澀等。我們之所以能感覺到味感是因為我們的舌頭舌面上布滿了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后經(jīng)過神經(jīng)傳遞及大腦反應分析后呈現(xiàn)的不同味覺,舌頭不同部分的味蕾也有不同的“分工”,如舌尖對甜味較為敏感,舌頭兩側(cè)前部對咸味較為敏感,兩側(cè)后部則對酸味較為興奮,舌心感覺鮮味和澀味,舌根則對苦味較為敏感。品嘗茶湯的滋味,適宜溫度一般在50℃左右,主要按濃淡、強弱、鮮滯、爽澀、苦甜等來評定級次。審評茶滋味要區(qū)別其濃淡、強弱、鮮、爽、醇、和。
濃淡:濃指浸出的內(nèi)含物豐富,有黏厚的感覺;淡則相反,內(nèi)含物少,淡薄無味。強弱:強指茶湯吮入口感到刺激性或收斂性強,吐出茶湯時間內(nèi)味感增強;弱則相反,入口刺激性弱,吐出茶湯中口味平淡。鮮爽:鮮似食新鮮水果感覺,爽指爽口。醇與和:醇表示茶味尚濃,回味也爽,但刺激性欠強;和表示茶滋味平淡正常。在茶湯審評中有時會感覺不是很純的滋味,可能與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造成,注意區(qū)分就行。茶滋味與香氣關系密切。評茶時能嗅到的各種香氣,如花香、熟板栗香等,往往在評茶滋味時也能感受到。一般說香氣好,茶滋味也是好的。茶香氣、茶滋味鑒別有困難時可以相互輔證。
?。?)葉底審評完滋味后,將葉底倒入葉底盤中,觀察其嫩度、勻度和色澤。葉底的老嫩、勻雜、整碎、色澤的亮暗和葉片展開的程度等是評定茶品優(yōu)次的一個重要因素。審評葉底時還應注意看葉張舒展情況,是否摻雜等,好的葉底應具備亮、嫩、厚、稍卷等幾個或全部因子。
普洱茶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原因是其越陳越濃越香的特點,茶友追求老茶,實際上是追求更高品質(zhì)的品飲體驗。普洱茶和其他追求鮮爽的茶類不同,即使是優(yōu)質(zhì)普洱生茶,新茶階段也澀感重、茶性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陳放后,餅面顏色由綠轉(zhuǎn)褐,香氣、滋味、口感進一步提升,茶品綜合表現(xiàn)更好,適口性更佳。因此更多的茶友苦苦追尋老茶,但結(jié)果往往令人失望:老茶數(shù)量稀少,保存完好、茶品表現(xiàn)好的老茶更是稀少,且價格足以令人目瞪口呆。
除了年份和產(chǎn)量,普洱茶等級也會對普洱茶本身的價格產(chǎn)生影響,不論生熟,普洱茶大致分為:正品、精品、上品、珍品、孤品五個層級,所以它的價格也就有明顯的不同